474蒙特卡罗-www.474.com|官方网站-APP STORE

欢迎来到474蒙特卡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教学教务

474蒙特卡罗教育质量 年度报告(2023)

发布于2022/12/15

    474蒙特卡罗是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大专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漳州市政府支持升本的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占地面积 2000 多亩,总建筑面积 100 多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漳州市迎宾西路,是漳州理工教育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城计划总投资 50 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 2800 亩。主要建设有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艺术楼、图书馆和行政楼、宿舍楼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教学楼可容纳3 万人上课,图书馆馆藏近 110 万册。

    多年来学院秉承以“教育家的理念治学,以企业家的理念治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践行、精技、拓新”为校训,以“八大创新”为核心,思而进取,创新自强,走出了一条以印刷为特色,以工科为重点,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的多模式办学发展之路。学院近年来捷报频传,先后荣获 “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十大知名品牌院校”、“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先进单位”、“全国校企合作优秀学校”、“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示范基地”、“ 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单位”、“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5A 级平安校园”与“学校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学校、第 45届和第 46 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中国集训基地、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福建省印刷包装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福建省包装印刷职教集团、福建省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荣获省级示范专业,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成果等,在教育教学、名师工程、优秀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获得诸多荣誉。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师 600 多名,高级职称 100 多人,在校生 15000 多人。现设有印刷传媒与艺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护理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 8 个二级学院,开设 44 个专业。建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外 100 多个实训基地涵盖电子、机械、计算机、建筑工程、汽车、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印刷包装等专业,功能设备齐全,并能真实体现生产过程。学院以全日制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并输送优秀学生到本科院校就读,兼办各种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非学历教育。学院严格以教育部办学标准教学,实施校企一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培养优秀人才。
    2022 年学校立足“十四五”发展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十大精神学习,统筹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系统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1 学生发展质量

1.1 党建引领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强烈坚定的政治担当抓实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校全面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党的二十大胜利会议。会后,党委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议,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校掀起了政治学习热潮。
    积极开展党的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基层建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组建新一批师生“党员先锋队”。队员们在疫情防控、“双高计划”等建设,勇挑重担,承担急、难、险的工作任务,在一线竖立起了党的旗子。
    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党政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严抓思想意识形态,严管课堂政治纪律,严控网络舆论舆情,在学生中发起“不信谣、不传谣”倡议承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安全、课堂教育教学安全、网络文明行为安全。
    1.2 立德树人
    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切实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坚持德育为先,实施思想政治课创新行动。学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等方式,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开展思政课实践项目,把林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记忆馆等校内资源逐步开发成思政实践项目,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加强专业育人,实施教学改革评价行动。学校积极开展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出台《制订 2022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各专业制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和范式。学校共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2 个,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855 个、顶岗实习标准45 个、实训课程建设项目 106 项加强专业育人,实施教学改革评价行动。学校积极开展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出台《制订 2022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各专业制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和范式。学校共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2 个,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855 个、顶岗实习标准45 个、实训课程建设项目 106 项。
    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推进学生全人教育。学校积极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五达”教育体系。制定《学院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启动智慧体育健康平台,科学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增强身体体质。学生在福建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共有 20名学生获奖,其中 1 名学生打破记录。制定《学院关于贯彻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意见的实施方案》,通过把美育通识课程并作为必修课,设置相应学分,纳入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艺术类专业围绕“传统性、闽南风、理工味”的建设要求,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系统化的艺术美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和较高水准的艺术活动;加强校园美化环境育人等举措,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进一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2 学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劳动意识。
    1.3 在校体验
    2022 年,学校持续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进一步加大新校区建设力度,持续投入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持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积极建设理工教育城项目,扩大校园规模。目前在校生达到 14522 人。办学条件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
    表1:
    

助力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完善领导三级值班制度、开设“校长接待日”、班子成员联系二级学院、干部联系班级、教师联系学生等工作制度。领导班子成员纷纷到一线上党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主持专题调研,聆听学生意见。干部进班级、开班会、进宿舍、进课堂、进学生活动、进实习实训岗位,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资助奖励相关政策,在国家、省级奖助学金的基础上,通过奖学金、勤工助学等校级奖助项目,累计发放奖助学金共计763.5万余元,受益学生达3894人次。

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学校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组建心理健康咨询小组,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因疫情受困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学校团委充分利用23个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实践、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体艺术等活动,千余名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升。

    1.4就业质量

学校积极克服疫情的影响,扎实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4500人,就业率达91.69%。

持续创新就业工作指导。学校开通线上就业咨询平台,24小时在线服务学生;通过直播讲座、一对一面谈等方式,教授学生面试技巧、求职准备、心理指导、职场礼仪等,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积极就业。打造了学生“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学生的就业渠道、拓展就业信息,积极为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1000多个。

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学校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一方面为其建档立卡,详细记录学生情况,并选派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求职应聘。另一方面,利用书记校长走访百家企业活动的契机,积极推荐就业困难学生,帮助学生选择推荐适合岗位。目前,31个就业困难学生均到岗工作,就业难问题得了解决。

毕业生就业质量日益提升。学校就业部门对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平均为5398元,比毕业半年月收入增长了近千元。而且,37.9%的毕业在三年内的职位均有晋升。

    1.5创新创业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活动,助力构建双创基础、专创融合、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校围绕知行合一的理念,进一步夯实“双创”理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开设了《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方法》《精益创业》等选修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双创知识、创新精神和技能等综合能力。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依托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开放实训空间,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设了“大学生创意工坊”。其他二级学院也根据各自专业特点,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校共设立了7个“大学生工坊”。工坊还配备了51名创业导师,对有创业意愿和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开展经营类、管理类专项指导与帮助,进一步增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性。

    1.6技能大赛

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学校以赛代训、以赛代练、以赛代考,进一步完善三级竞赛体系,把大赛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融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推动了教、赛、学、做融合,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在2022年省职业技能大赛42个项目中,共有学生125人次获奖。

案例:学校积极迎接世界技能大赛。学校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积极开展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选拔赛。本次大赛共有32名选手,其中学校选派9名选手参加。

2 教育教学质量

    2.1专业建设质量

扎实推进校级新一轮专业群建设。学校扎实推进印刷媒体技术省级专业群建设,积极遴选校级专业群7个;重点打造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群、工业机器人专业群。积极开展专业调研,与合作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等协商,研究拟淘汰的旧专业,积极申报3个适应市场、行业、企业需要的新专业,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开展教学成果奖遴选工作,评选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一项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提升”的学习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成果成效。在2022年省职业技能大赛42个项目中,共有学生125人次获奖。积极推进“五育并举,五育五达”,开足劳动教育、美育教育课程;制定《学院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启动智慧体育健康平台,科学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增强身体体质。学生在福建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共有20名学生获奖,其中1名学生打破记录。

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实训室建设水平,新建药学实训室、编程机器人实训室、育婴员实训室等。数字媒体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第二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拟立项。严格落实教育部等八部委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制定出台《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实施细则》,开展第五学期实习探索,3952名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为做好实习工作,先开展实习跟踪检查3次,总体情况良好。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福建智慧犀牛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数字媒体产业学院获福建省第四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立项。

    2.2课程建设质量

坚持德育为先,实施思想政治课创新行动。探索开展思政课实践项目,把林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记忆馆等校内资源逐步开发成思政实践项目,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动“思政+”模式,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计划,把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组织遴选精品课程15门,获省厅立项精品在线开放课3门、精品在线课程2门。

    2.3教学方法改革

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本年度,学校共组织申报网络系统规划与部署、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直播电商、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社会心理服务、老年照护、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数字创意建模、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等1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覆盖31个专业;538名学生顺利通过培训、考核,获取了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达96.8%。学校被授予“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标杆院校”。

    2.4教材建设质量

积极开展教材教辅排查与整改工作。先后组织3次教材教辅图书专项排查,排查教材图书453册,确保了使用教材图书合法合规无问题。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大学美育基础》荣获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另有《illustrator 矢量图形设计项目化教程》《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等3本教材获推荐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教材。

    2.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进一步夯实教学资源建设,推进线上精品课程建设:先后组织开展线上精品在线开放课、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终身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以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各二级学院选送推荐,立项了校级精品课程15门;3门课程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立项,2门课程获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建设,数字媒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获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课程《老年人疾病与营养膳食》获推荐国家级终身教育资源立项。

    2.6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加强培训,严肃师德师风。在新教师入职培训和教师寒暑假集训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培训内容。校级领导共授课12场。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以“学习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育新人”为主题的2022年福建省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专题网络研修,共有355名教职工参加网络研修。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7名教师获得“最美教师”称号。师德标兵示范机制初步建立。对有违师德师风的教职工,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初步建立了师徳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在教职工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要求,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加强培养,提升双师质量。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考核,在薪资制度改革中增加了“双师型”教师取业资格等级补贴,鼓励教师在职学习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争做“双师型”教师。进一步修订《学院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今年度认定并聘用双师型教师30名。评选教坛新秀6名、骨干教师10名、优秀讲师1名、技术能手6名、专业带头人1名。

学校加强力度,贯彻落实“破五唯”。深入落实“破五唯”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师职称评聘条件。在职称评审中改进教师科研评价,要求论文但不唯论文,将教师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竞赛获奖和教师省级精品课,可按相应要求替代论文。鼓励教师参与教材、教学成果奖建设。组织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遴选校级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推荐参评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市级二等奖。认真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教材、教辅、图书等排查检查工作,确保使用的教材、教辅以及图书资源合法合规。

    2.7校企双元育人

校企合作再上新台阶。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本年度新增合作企业28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5个,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1个。校企持续推进“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和本校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教室与车间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学徒融合、教学与工艺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职业层级由学徒到准员工再到师傅逐层提升。

案例:共建新媒体产业学院。学校联合福建智慧犀牛科技有限公司,以新媒体为主体,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校提供理论师资,校企协同育人。新媒体产业学院获得了福建省第四批产业学院立项。

3 国际合作质量

受疫情影响,学校未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但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机构组织持续保持联系,就联合开展师资培养、提升学历能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展开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4 服务贡献质量

    4.1服务行业企业

学校作为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积极开展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工作,服务行业企业。学校先后共开展44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其中电工3期、茶艺师7期、钢筋工19期、育婴员11期、工程测量员1期、汽车电器维修工1期;共有2954人次的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培训,合格取证人数为2677人次。

    4.2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紧贴福建省“六四五”产业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契合福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积极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今年毕业班总人数为4500人,其中80.2%的毕业生留在福建就业,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4.3服务乡村振兴

2022年共有11项纵向科研项目获批立项(包括省职教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6项、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2项和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设立校级科研项目13项(其中重点规划项目9项、横向科研项目4项)。新申报专利31项,包括2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7项外观设计专利;获批专利总数达34项,包括2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6项外观设计专利。学校积极落实乡村振兴计划,选派14名教师担任市级科技特派员,分别到14个村镇驻点,把科研项目有效运用在乡村振兴项目,科技服务村镇发展。

5 政策落实质量

    5.1政策落实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主席对福建教育工作的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工作为抓手,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重点,严格执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对标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福建“六四五”产业体系,坚持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5.2学校治理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坚定不移把好方向的能力,管大事、议大事的能力,做好师生工作的能力,管思想、管纪律、管作风、管队伍的能力。

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总结“十三”规划实施的经验成效,制定了“十四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对下一步学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改革路径等方面作出了顶层设计,为新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引。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学校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学校章程,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进一步畅通学生网上办事渠道,及时响应师生需求,提高办事效率。落实了教职工代表对学校发展规划、专业设置调整、重大基建项目、人事制度改革、教职工福利等方面的参与权利

    5.3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细化各部门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职责,建立了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学校层面质量保证。学校全面修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质量保证委员会、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办公室、二级系部、职能部门以及教师在内部质量保证中的主体责任,厘清校内各单位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系统中的角色归属与职责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明晰工作流程。

6 面临挑战

    挑战1产教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提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目前学校与产业对接不紧、校企合作层次不高。专业组群与福建省六四五产业体系、与“十四五”新兴战略性产业对接不紧密,对产业链和产业布局研究不深。校企合作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深度到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还不够充分,校企合作链不完整。

    挑战2:提升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能力

学校服务社会的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方面。目前学校教师的行业影响力较弱,缺少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缺少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创新成果。整体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水平不高,高水平、高价值,的专利偏少,专利授权率和转化率不高,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

    挑战3:国际参与度还显不足

目前学校国际合作缺乏重要项目支撑和科研合作平台,对外交流没有重量级项目和话语权,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此,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将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平台搭建为支撑、以项目协作为抓手,重点服务福建省“六四五”产业体系和漳,,州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在绿色印刷、智能包装、人工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要求,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引进国际合作认证、开展国际合作培训、搭建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附件2022质量年报.doc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