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5302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专科。
四、职业面向:
1、所属专业大类(代码):财经商贸大类(63)
2、所属专业类(代码):金融类(6302)
3、对应行业(代码):货币金融服务(66);其它金融业(69)
4、主要职业类别(代码):银行服务人员(4-05-01);证券服务人员(4-05-02);证券专业人员(2-06-11);其它金融服务人员(4-05-99)
5、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银行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电话客服、理财顾问
6、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货币金融服务及其他金融业的服务人员、证券服务人员、证券专业人员、其他金融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银行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电话客服、理财顾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经济金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银行各项柜面业务处理核算要求与操作流程。
(5)掌握银行授信业务的基本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
(6)掌握金融机构理财业务基本规范与操作规程。
(7)掌握金融服务礼仪的基本规范与金融营销的基本策略与技巧。
(8)熟悉银行风险管理相关业务规范与处理方法。
(9)熟悉现代金融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掌握金融从业人员各项礼仪规范,能根据金融业务工作的需要,展示规范礼仪服务过程。
(4)能准确、快速地进行手工点钞与机器点钞,准确鉴别假币及现金挑残,能熟练进行数字键盘的传票录入,能熟练使用形码输入法录入信息。
(5)能进行银行重要凭证、印章的盘点与入库,能准确进行利息计算。
(6)能准确、规范地处理各类业务凭证的编制、审核、记账与账目核对等工作,能熟练、规范地进行银行网点存款、贷款、结算、代理等各类临柜业务的客户接待、业务引导与业务处理。
(7)能正确填写与贷款相关的各种合同、凭证,规范撰写授信业务调查报告,针对不同的有问题的贷款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8)能开拓和维护客户,具有较好的金融产品营销能力。
(9)掌握个人理财业务的专业技能,能制定理财方案,具有理财产品销售技巧及客户服务能力。
(10)具有本专业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能对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资料,进行金融业务风险的基本分析识别与防范。
七、合作企业:
兴业银行、吉马集团
八、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门数 | 学分数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16 | 34 |
限选课 | 6 | 20 | |
专 业 课 | 基础课 | 7 | 18 |
核心课 | 6 | 21 | |
拓展课 | 2 | 4 | |
公共选修课 | 选修课 | 2 | 3 |
合 计 | — | 39 | 100 |
九、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项技能训练、校内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
十、专业课群组说明:
本专业课程群组如下:
修读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基础、经济学原理、保险学实务、会计基础、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银行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财务共享服务。
修读专业核心课:互联网金融、银行会计实务、商业银行综合柜员业务、个人理财、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分析。
修读专业拓展课:投融资管理、财政金融基础。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择本专业课群组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核心课的全部课程,同时选修专业拓展课。
十一、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在校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25:1(不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教师具有金融管理相关专业的学历并具有执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队伍的60%。配备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一名,专业教师不足时从兴业银行、吉马集团聘请具有中级以上人员相关工作经验承担专业课教学工作和实训指导工作。
专 任 教师数 | 其中 | 兼职教师库 | 其中 | |||||
教授 | 副教授 | 其他 | 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其他 | |||
6 | 1 | 1 | 4 | 3 | 1 | 2 | 0 | |
专业双师型教师数 | 4 | 其中 | ||||||
在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专任教师人数 | 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专任教师人数 | |||||||
4 | 1 |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置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接入互联网,具备安全消防设施,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金融职业技能实训室。金融职业技能实训室配备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点钞机、复点机、假币鉴别设备、世界各国主要币种样品、计算器、点钞练习券、传票、字符、货币反假 练习题与实训操作软件系统等,计算机45台/间,支持点钞技术、传票输入、中文输入、反假货币技术等银行职业技能类课程项目教学与实训。
(2)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配备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45台/间、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软件系统、白板,配备密码器、刷卡器、扫描仪、指纹仪、利率牌、高柜、低柜、银行业务印章、银行业务凭证、凭证装订设备等银行网点职场环境工具和模拟物品,支持金融服务礼仪、银行会计核算、本外币储蓄、银行卡、对公对私结算与代理业务处理等课程项目的教学与实训。
(3)金融综合实训室。配备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计算机45台/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软件、理财业务软件等,支持银行授信业务、投资理财业务、保险业务、客户营销与客户风险管理、金融沙盘综合演练等课程项目的教学与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金融管理相关业务技能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 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 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 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金融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金融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制度、 新法规、新业务、新产品、新做法的图书资料与电子杂志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 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二级院系及专业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二、毕业合格标准:
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达到下列条件方能毕业:
1、毕业生所修总学分应不少于160学分,其中理论课不少于100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66学分,其他环节5.5分。
2、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和必修专业课,考核成绩及格。
3、完成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具备本专业规定的各项能力。
4、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考核合格。